河云居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两百二十八章 探查

第两百二十八章 探查(2 / 3)

只不过到时候如何让杨斯盛和顾兰洲的建筑生意打入广州可能会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虽然一时不知道如何解决,李谕现在倒是不太担心,因为即便是杨斯盛、顾兰洲等上海营造商人无法打破地头蛇垄断进入广州市场,那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这样也比再从头找一家营造厂要效率高一些。

毕竟李谕本人不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能让杨斯盛、顾兰洲他们尽快掌握钢筋混凝土建筑技巧都有一定尝试的成分。有些东西得靠他们自己领悟,所有事情都让李谕去解决不现实。

况且从上次的接触看,李谕感觉杨斯盛和顾兰洲他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可以的,好歹是能在要求苛刻的上海租界建筑市场站稳脚感。

广州现在开发的地段大都在珠江岸边,距离港口很近,码头势力蛮强,错综复杂,必须要熟悉其中的暗线才行,否则不太好插手进去。

好在有黄飞鸿这棵大树,建个学校没什么问题。

谢煜希很快就在这个不大的院舍中转完,问道:“还有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用?”

黄飞鸿想了想说:“我对学校的情况了解并不多,以我有限的信息看,附近还有一所格致书院,曾经是一所教会学校,但开设了两年就关闭,算起来也荒废了十多年。”

这样倒是省钱了,于是李谕又同黄飞鸿到了今天六二三路的地方见到了这所校舍。

眼前是两座两层楼高的有点中西结合的建筑,整体一看就是西洋风格,但是屋顶却采用了传统的中式斜屋顶。或许清末民初的人看起来还挺洋气,不过以李谕这种现代人的眼光看,至少在设计上有点不伦不类。

但也就是建筑学观点而已,这两栋房子确实建得不错,可以用,而且距离确实并不远。

关键中间的这片地带也是未开发状态,如果买下就可以连起来,差不多能达到一百来亩,虽然形状上会显得有点不规则,不过无伤大雅,利用已有的建筑多少还能节省一下开支。

李谕说:“看着非常不错,真的没人用了吗?”

黄飞鸿说:“此地早前被洋人当做了基督教大学,但是创世人哈巴夫妇却双双病重归国,仅仅开设了两年,就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关闭。”

其实基督教会又在海珠区重建了格致书院,只不过名字改成了岭南大学。

但眼前这片校舍的确是因为哈巴夫妇的离开荒废了,毕竟当初教会也没想到他们一去不回,这片地拖得时间太长。

李谕说:“过去这么久,如果想要获得这片地,想必是要得到官府同意了?”

黄飞鸿点点头说:“的确如此。”

之前在上海和天津的两片地都是在通过租界工部局买到,现在和清政府打交道就要麻烦很多。

李谕顿时感觉有点头痛,问道:“不知能不能顺利办妥?”

黄飞鸿知道李谕的顾虑,他毕竟是个老江湖,长期在广州,知道本地情况,说道:“要想通过广州府的确有点麻烦,但我却有个办法。”

李谕连忙说:“黄师傅请讲!”

黄飞鸿说:“先生以帝师身份可以越过广州府,直接联系两广总督岑春煊岑制台,他为官清廉刚正,而且是个重视新学的人,想必会对你办学的做法非常感兴趣。”

岑春煊的确是个狠人,而且后台非常硬,慈禧逃难西安时,他立了不少功劳,被慈禧当成了“自家人”。

慈禧相当看重这一条,必须是自己人才能被他所重视,也可以说是“任人唯亲”了。

不过岑春煊是个好官,他在两广地区刚上任就开始大力惩治贪官污吏,甚至被冠上了“官屠”的威名。

他也非常重视改革,早在山西当巡抚的时候就与李提摩太一起创建了山西大学堂,即山西大学的前身。

如今到了风气更加开放的广东,对于新学的推进更加不遗余力。

但是上来就见他似乎还得有点门路,李谕虽然被称为“帝师”,但没有一官半职,见个陌生的封疆大吏多少有点困难。

但总归还是要试试,李谕说:“总督府在哪?”

黄飞鸿笑道:“想见总督,要有中间人接线。”

李谕尴尬道:“这么麻烦。”

黄飞鸿说:“不过我想这个人也会想见到你。”

李谕问:“是谁?”

黄飞鸿说:“左江道郑观应郑大人。”

原来是他,李谕说:“还请黄师傅引见。”

黄飞鸿第二天就联络上了郑观应,他现在还是粤汉铁路购地公司负责人。

这个公司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

京汉铁路现在建得如火如荼,詹天佑忙得不可开交,进程也非常喜人,除了一些过河的桥梁,大部分线路都已经完成。

京汉铁路的修建立刻刺激了各大城市,纷纷要修建铁路。

武汉被叫做九省通衢是

最新小说: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坑王小传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春天的抵抗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万历新明 再世潘金莲 风起大兴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