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云居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一十三章 辗转

第六百一十三章 辗转(2 / 3)

他身边基本没什么可以用的人了,老友徐世昌很快就退去了国务卿一职,留给段祺瑞。

徐世昌跑去了老家种菜、修果树。他在临走时曾对袁世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已经实在没有精力再卷入风云变幻,等尘埃落定后,我会归来帮你收拾残局。”

徐世昌一语成谶,没多长时间,他就从河南返回,替他的这位老友主持了葬礼。

李谕和梁启超聊了一会儿,唐绍仪也到了。

他见面先给李谕开了个玩笑“听说疏才兄弟弄明白了物质组成,现在我只要一见你,就像看镜子,不对,比镜子还要可怕。”

梁启超问“此话何解?”

唐绍仪说“因为他知道我是由什么组成的。”

梁启超道“少川兄这么说,我也有点害怕了。”

李谕笑道“把我说成了火眼金睛。”

唐绍仪坐下后,接着说“来上海前,我去南京见了见冯国璋。如今南北和谈之际,他公然跳出来说,要让袁世凯继续当过渡总统。”

梁启超说“我此前也见过冯国璋,这人目的很正,但手段不够高明,魄力也不够。当初他联合几名大将公开反袁,此时又要保袁世凯。”

李谕说“或许是一方面反对帝制,一方面又放不下与袁项城的交情。但他现在这么说,很明显就是不想让黎元洪出任大总统罢了。”

梁启超说“如果让袁世凯做过渡总统,此后再召集总统选举,将黎元洪排除在外,冯国璋自然能居于优势地位,这点小心思,我还是能看出的。”

唐绍仪说“说得很对,所以我在联合各地人士坚决反对他做‘袁世凯第二’。”

冯国璋这一步棋走得挺不漂亮,声望随之一落千丈,——他确实不是搞政治的那块料。

另外,这些北洋高层如今也真的开始四分五裂了。

真正有实权的是段祺瑞。

段祺瑞当上所谓的国务卿后,立马和袁世凯开始讨价还价,绝不做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而要做有职有权的实力派人物。

段祺瑞第一件事就是向袁世凯提出,把这两年的政事堂改成责任内阁,恢复民国三年前的政治体制,也就是法国政体的内阁制。

袁世凯答应了。他已心灰意冷,能让的都让,只想做个名义上的吉祥物大总统,至少没那么大责任。

他下令改回了国会和总理名称,并且由总理管理国务。

第一步成功后,段祺瑞步步紧逼,让袁世凯把军事大权也交到自己手中,要求撤销总统府的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就是以前蔡锷任职的部门),将办事处所管事务,下放到陆军部、海军部以及参谋各部。随后,段祺瑞又提出将拱卫军收归陆军部管辖的意见。

老袁同志看了后非常难过,甚至有点“睹物思人”。遥想辛亥那年,他就是这么对清廷步步逼宫的。

历史循环往复,才几年功夫,就轮到自己被别人逼宫了,现世报也没这么快的。

梁启超说“现在还没有结束,我会联合南方坚定立场,绝不能让袁世凯继续当大总统,他必须彻底下野!”

唐绍仪说“不仅你这么想,各国外交团都做出了如此决策,所以他必然要退位。”

梁启超冷笑道“袁项城绝对想不到,最决绝反对帝制的竟然是日本国。”

李谕拱手道“我要提前预祝两位了,新内阁成立,两位肯定都会位居要职。”

唐绍仪说“差点忘了,我还有事情找你。现在出口极为紧张,船只远远不够,疏才你和美国那边关系好,能不能协调过几艘船来运送货物?”

“好事啊!”李谕说,“出口额已经这么大?”

唐绍仪说“我以前在海关任职多年,粗略估计一下,今年的关税增长了接近一倍,超过五千万两,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成绩!”

梁启超说“我记得江南制造局也能造大船,甚至接到了美国订单,为他们造四艘万吨巨轮。”

唐绍仪说“远水不解近渴,它们至少还有一两年才能下水。”

“我今天就给美方发电报,”李谕说,“如果他们坐地起价,咱们也相应抬高货物价格,反正哪里都缺货,咱们犯不着吃亏。”

唐绍仪等人在和外国做生意时,还是有点拘谨。而李谕就没有任何思想包袱,该咋样就咋样,别想从我身上占便宜。

唐绍仪又问道“疏才在上海受委托管辖的两家德国工厂,现在的现金流在哪?”

“唐兄放心,”李谕说,“钱都在上海的交通银行,没有流向德国。德国那边发来几次电报,催促我给他们打款,我就说战事胶着,银行无法开展业务。”

唐绍仪高兴道“疏才太有眼光了!照我看,新内阁十有八九会对德宣战,那时候还犯得着给他们钱?”

“被唐兄看穿了,”李谕笑道,“现在德国的货物运不出来,日本的三井财阀也不止一次找我,希望给他

最新小说: 坑王小传 再世潘金莲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春天的抵抗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万历新明 风起大兴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