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云居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614章 开启大航海时代

第614章 开启大航海时代(2 / 3)

“什么课题?”何育杰好奇问。

何育杰谦虚道:“少了您的指挥怎么行。”

“太遥远了!怎么可能!”何育杰说,“那是科学界至高的奖项。”

何育杰纳闷道:“总不会是带正电的氢原子?”

“院士先生的思路清晰,推敲过程也没有漏洞,确实很有道理,”何育杰赞道,他本来就是搞物理的,当然知道原子物理学的分量,继续问道,“您说的这个课题如何进展?”

这在洪宪帝制时代很罕见,因为大部分报纸都在报道帝制、护国军的情况。

反正李谕已经感受过。

经过几个月实验,他们有了重大发现:首先被突破的是氮(N)原子,在用a粒子轰击氮时,他们获得了氢核(H)。

“诺贝尔奖?!院士先生得的那种?”何育杰惊道,没想到李谕手笔这么大。

他读过私塾,有深厚的毛笔基础,留学几年又开始用硬笔,现在能写一手远超李谕的硬笔书法,真的有一种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感觉。

“先做大量轰击实验,”李谕言简意赅道,“用a粒子轰击各种试验对象,总结规律,如果发现某种特性及相对应的共性,就成功了。”

一一四.四一.八三.二一九

“所以说这个课题要花点功夫,不过我估算了一下,希望很大。”李谕打气说。

他们这种老一辈的老一辈科学家,治学态度极其认真,普普通通的实验笔记都写得非常仔细。

何育杰说:“我看先生的书法也……也还好嘛。”

他又拿出范源濂寄给自己的一封请他回国整顿北大的信,想了想还是放下,“帝制之祸,不知道何时能消。如果真的恢复帝制,我想北大还会延续现在‘两院一堂’的荒唐情况。学生仍然都是一群官老爷,来到大学里只想镀金,将来好升官发财,这可不是大学的样子。”

李谕说:“放心吧,用不了多久北大就会焕然一新。”

平心而论,质子的发现确实没法和a粒子散射实验相媲美。a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确实大太多。

以前看悬疑电影或者破案电影时,一直很纳闷大侦探怎么想出来的;然后看完整个故事又发现,原来没有那么复杂。

——

何育杰道:“我知道,这是牛顿说的。”

李谕开车把何育杰从火车站接到大同大学,在校园里绕了一圈后,何育杰郁闷道:“原来你这里如此先进,颇有点欧美大学的味道,氛围也要比北大好不少,真令人羡慕。”

李谕说:“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写字好真的能提升做学问的兴趣。”

氮原子核被a粒子击破后,射出原子量为1的带正电粒子,即氢核;破裂后的氮原子核又和a粒子结合成另一种元素——氧原子核。

他还是很热爱北大的。

卢瑟福仍不失大师风范。

之所以一开始想不明白,看完后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就是因为正推和反推的巨大差异。

不过发现质子确实够得上诺奖标准。诺奖的获奖成果也能大致分出几个等级,有那么几个强的过分了一些。

李谕点了点头:“没错。”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极有轰动性的科研成果,尤其在这个战乱频飞的时代。

“新粒子?”何育杰惊道,“就算最顶级实验室的科学家,也没有这种可怕的想法。”

卢瑟福此前就有这个实验的想法,如今被人捷足先登,属实无可奈何,——谁叫自己实验室的人几乎都被征召到了战争前线。

但这样一来,新闻效果反而更好,国内读者异常激动,都振奋于又有一个深谙科学之道的人出现。

李谕断然道:“它就是我们要找的东西,是所有原子核都存在的一种基础粒子。”

分析实验数据则是李谕擅长的,但结果其实已经非常明显:所有粒子被轰击后,都会轰出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它的质量正好和氢原子一样,相对质量都为1。

“原来这个何育杰来自北京大学,”蔡元培若有所思道,“我一向认为北大学生过于陈腐,原来教职工队伍中还有如此英杰。而疏才不仅有通天之才,还有伯乐之眼,难得,真是难得!”

何育杰谨慎很多:“我觉得是氮原子在轰击下转变了,放出的氢原子曾是氦核的组成部分。”

至于命名吗,李谕还是按照习惯定为了质子。

除了他们,身在法国的蔡元培也震惊于李谕又带着一位新人搞出了轰动整个欧洲的成果。

论文写完后,何育杰想让李谕作为第一作者,但李谕还是慷慨地让给了他。

其实他们的编辑大都不了解如此先进的科学,几乎是在照搬欧美报道,然后进行翻译。

——

等拿到诺奖后,荣誉才会应接不暇。

最新小说: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万历新明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春天的抵抗 再世潘金莲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风起大兴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坑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