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云居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二十一章 善后大借款

第五百二十一章 善后大借款(2 / 3)

她都说好,肯定错不了。

袁克定又对李谕说:“师傅,家父说想让六弟去您的天津中学或者南开中学就读,好为将来去英国留学打打基础。”

李谕问道:“为什么一定是英国?”

袁克定说:“五妈喜欢英国,她一直猜想英吉利国才是真正的欧洲。”

袁世凯的五姨太很受宠,袁克定口中的“六弟”就是五姨太生的,叫做袁克桓,而五姨太从小就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从政。

袁克桓在袁世凯的儿子里不太出名,但他在民国时期却一直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实业家,日据南京期间,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拯救过3万多南京人的生命。

李谕说:“想留学一定要学好英文,同时具备初步的新学功底。”

袁克定说:“六弟对新学很有兴趣,也想去欧洲看看,他肯定会好好学习。”

李谕说:“那就好,不然就算有钱,去了英国也会不适应,说不定会辍学回来。”

袁克定笑道:“我会告诫六弟。”

饭吃到一半时,周自齐又提到了一件事:“大总统准备制造咱们自己的银圆,不再用洋钱,还望大学堂出个设计。”

严复说:“咱们自己铸币?”

周自齐说:“正是。”

严复说:“按照洋人的传统,直接印上大总统的头像不就行?”

周自齐说:“正面就是这样,所以需要设计的是背面图案。另外,还希望贵校的化学教员,帮着做好材料的化验和分析,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事。”

他所说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大洋,也就是“袁大头”。

李谕突然想起来:“材料分析?北京铸币厂?”

周自齐点点头:“没错。”

李谕接着问:“我记得梁启超先生说,他介绍一位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进入了铸币厂。”

“帝师消息很灵通嘛,确有此事,”周自齐说,“这人叫做范旭东,是范源濂次长的弟弟。”

范源濂目前是教育部次长。

至于范旭东,名气比他还大,号称“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伟人赞他为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李谕说:“我想认识认识这位范先生。”

周自齐笑道:“您莫非也想去铸币厂做化学分析?我还真不知道帝师在化学方面也有建树。”

“那倒不是,”李谕说,“我是想联合范先生搞点实业。”

“原来如此,”周自齐道,“铸币厂不能随意进出,我可以帮你传个消息。”

李谕道:“有劳了。”

让范旭东继续在铸币厂做材料分析,实在有点屈才,得赶紧让他搞起纯碱产业,一战时期能赚好大一笔钱。有了钱,企业就能够继续成长。

周自齐是袁世凯的理财小能手,这么着急问“袁大头”的事情,肯定是袁世凯已经在推动“善后大借款”。

南京方面缺钱,北京的袁世凯其实也缺钱。

善后大借款源自清亡前就在搞的一笔一千万英镑的巨额借款,不过只到账10万,大清就没了。

于是乎袁世凯“顺理成章”改为了北洋政府的善后大借款,而他想“善的后”,自然是南方革命派。

这件事是二次革命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袁世凯把数额提升到了2500万英镑,年息5厘、每年付息两次、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00多万英镑,以盐税、关税为抵押。

善后大借款通过的是五国银行团英、法、德、俄、日,本来有美国花旗银行,但中途退出了。

需要说道说道的,是银行团此次并没有直接向北洋政府拆借资金,而是各自发行了债券。

为快速募集资金,银行团约定债券实际销售价为面额的90%,加上还需支付6%佣金,所以北洋政府实际可得资金为2100万英镑。

——至于北洋政府为什么不自行发行债券,一是缺乏在国际金融市场操作的能力和经验;二是北洋政府的信用太低,难以在短时间内募集大量资金。

袁世凯的手下周自齐虽然很擅长理财,号称北洋政府的“理财高手”,但他的妙招无非就是从英国贷款,到美国换成美元,然后再到英国转换成英镑,去购买廉价的日货高价转卖出去,赚回高额利润。

这属于正常的国际贸易,如果能好好搞下去,其实是条路,可惜袁世凯太着急了。

银行团都是职业金融家,轻松拿捏住了袁世凯心理。

此外,银行团还扣除了到期应付的庚子赔款、各省地方借款、辛亥革命损失赔偿等,最后北洋政府实际到手的资金约998万英镑,连一千万都不到,差不多相当于1亿大洋。

简直是黑心到家了有没有?!

正常的政府怎么会接受这种条件无比苛刻的借款合同?

所以国

最新小说: 坑王小传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风起大兴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春天的抵抗 再世潘金莲 万历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