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云居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三百四十五章 电话之父

第三百四十五章 电话之父(2 / 3)

感兴趣,“院士先生,现在日俄之间的战争已经引发了全欧洲与全美洲的关注,我们非常希望使用您的无线电技术进行报道。”

李谕说:“贵方自行购买便是。”

记者问道:“我还有一些疑问,正好您是从清国过来,现在想要找一位您这样的人不容易,总归对局势有所了解。”

李谕说:“如果是关于军政大事,我想你问日俄两国的大使馆更好。”

记者连忙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从他们那儿也得不到真实有效的信息。所以我们想租一艘专门的船,作为新闻船前往旅顺海域,只是这艘船上的无线电设备必须能够稳定、远距离地传递消息。”

《泰晤士报》真有钱,为了第一手新闻,舍得下血本专门租一艘船。

李谕说:“记者先生的意思是要在青岛或者威海卫建立一个基站?”

记者说:“技术上的事我不懂,但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尽快把消息传递回来。”

李谕说:“可以做到。正好我们的这一批货就有专门用于船舶的大功率无线电设备。”

记者说:“这可太好了!我们是从美国海军那得到的情报,才知道已经有了这么好用的无线电设备。”

历史上《泰晤士报》的确租了一艘香港商船海门号作为新闻船,然后仗着英日同盟,直接挂上英国国旗开到了前线。并且使用无线电把新闻稿先传到威海卫,然后再传回国。

日俄战争期间,《泰晤士报》通过无线电传了上万字的实况报道,因此占得先机。

正好李谕的无线电也能借此再次名声大噪。

李谕刚感慨了电话与电报的问题,就看到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来到了他的展位。

对方首先自我介绍说:“李谕先生,您好,我来自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AT&T,几年前摆弄水货苹果手机的人肯定非常熟悉,什么黑解机、卡贴机的,好多就是来自AT&T的“美国合约机”。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您难道是……贝尔?!”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最早的前身就是贝尔电话公司。

“想不到我的名字还被神秘的伟大的广博的科学巨人李谕先生知道。”贝尔笑道。

贝尔现在五十来岁,精神状态蛮不错。

李谕说:“您可是大名远扬。”

贝尔挺客气:“可比不上你呦!你的名字可是家喻户晓,现在只要我不盯着,公司里肯定有人在偷偷看星战系列。”

李谕也哈哈笑道:“过不了多久我会再委托柯林斯出版集团发布星战的一部外传,到时候您又要多多费心了。”

贝尔说:“我肯定会先请假一天看完!”

贝尔看了看李谕LY公司展出的无线电报机,说道:“想不到你竟然可以攻克这项关键技术,我来此就是想代表AT&T与你商议一下专利使用费的事情。”

李谕脑子转得飞快,立刻明白:“电子三极管?”

贝尔点点头:“没错。实不相瞒,公司现在有个项目,想要联通美国东海岸与西海岸的电话。这是个巨大的工程,铜线就需要至少三千吨,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但我们在设计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个工程造价好像是同时期巴拿马运河的两倍。

诞生没多久,通信行业就迅速成了烧钱大户。

李谕说:“贝尔先生所说的困难,应当就是信号的衰弱问题吧?”

贝尔说:“和聪明人说话真方便,你说的对。我们试过很多办法,甚至加了很多感线圈,虽然可以有效降低衰减,但仍然不足,至少无法实现畅通无阻的通话。”

李谕说:“所以您想到了真空三极管。”

贝尔说:“我看过你的专利,技术上让我叹为观止,能够将信号放大千倍不止。我们使用你的技术,肯定会按照通话时长付给相应的专利使用费。”

这可是个超级大客户,比美国海军大得多的客户。

而且仅仅是专利使用费,并不需要提供太多设备。

等线路贯通,每年的专利费要超过此前李谕所有专利的总和,甚至还要多得多。

知识就是金钱啊!

只不过真正费时间的是漫长的线路架设过程,等通上电话,要多年以后。

那时候李谕肯定已经也在中国境内架上了不少长途电话线。

李谕自然不可能拒绝贝尔的请求,因为这是三极管发明后的必然使用途径。

“我会为贵公司设计合适电话线路的三极管。”李谕说。

贝尔高兴道:“太好了!我要将这件事再用你的无线电传回总部。你不是说可以今天的参观者可以免费发一条电报嘛?”

贝尔亮出了手里的一张游览票。

李谕笑道:“没有问题。”

还真是物尽

最新小说: 坑王小传 风起大兴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万历新明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春天的抵抗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再世潘金莲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