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云居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二百九十章 蛛丝马迹

第二百九十章 蛛丝马迹(2 / 3)

上了船。

汽笛长鸣,轮船缓缓驶离了天津塘沽港。

而秋瑾站在岸边,久久不能释怀。

过了一会儿,她俯身捧起一把冰凉的海水,望着轮船的方向若有所思。

轮船上,除了之前跟着李谕去过日本的几名学生,大都异常兴奋。

哪怕是后世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大家早就在视频上知道国外什么样,但出个国都是值得连发好几天朋友圈的事。

更别提现在出国的机会简直稀罕死。

大家在甲板上活蹦乱跳,欧阳牟元说:“你们看,我们已经离开这么远,已经看不到港口了。”

李谕笑道:“实际上,人的视力在理论上能够看到无穷远的地方。”

许多学生听到李谕的话,都表示反对:“怎么可能?”

李谕指着天上:“否则,你们怎么会看到遥远的星星,它们的距离,可不是大家能够想象的。”

不过没法给他们解释光年的概念,很多天上的星星距离地球有数千光年之远。

人类肉眼能够看到最远的恒星海山二,距离有七八千光年。

就算最明亮的天狼星,距离地球也有**光年。

光年这个距离单位真心太可怕。

范熙壬摸着下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过这个问题。”

李谕问道:“你觉得是为什么?”

范熙壬摇摇头:“不知道。”

李谕对何育杰说:“育杰,你告诉他。”

何育杰笑了笑,说:“因为地球是圆的。”

“啥?”范熙壬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李谕说:“实际上,这几乎就是最早的证据。你们可听说过亚里士多德?”

学生们说:“当然知道,他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与至圣先师孔夫子是同时期的人。”

李谕说:“很好,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根。亚里士多德当年之所以敢断言地球是球形,因为他发现船只离开海岸时,最先消失的是船身,其次是桅杆;而船只靠岸时则刚好相反。”

仿佛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何育杰说:“你真是更适合教书。”

李谕说:“我并不擅长教育,只不过懂得一点小小的道理罢了。”

何育杰是玩物理的,他明白李谕举出这个例子的用意,就是说明可以借由敏锐的观察以及善于思考的头脑能够得出非常深奥的道理。

可惜仅仅几人能够理解李谕深意。

服部宇之吉走过来说:“但真正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却等到近两千年后麦哲伦的航行才完成。”

李谕说:“这才是科学的力量,能够超前得到许多正确的认知,两千年前的人甚至已经能够测量地球的半径和周长。”

服部宇之吉越来越佩服李谕的见识,“如果您愿意,我想即便东京大学,也愿意聘请您为教授。”

学生们听到服部宇之吉这么夸李谕,也觉得脸上有光:“李谕,你就当个东京大学的教授,多有身份!”

但很快又有其他学生说:“开什么玩笑?他已经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不对,应该是多国院士了。”

服部宇之吉觉得学生们说得有道理,又对李谕说:“但总归各国院士也都在某所大学中有职位。”

李谕微微一笑,婉拒道:“我心中自有规划。”

他当然知道现在东京大学水平还不高。

说起来,目前整个欧美大学质量都是远高于日本的。

留学欧美的学生,水平也要更高。

所以李谕才不遗余力想要打通国内学生留学美国的通道。

历史上自从庚子赔款开始退还,欧美接纳留学生,持续了很多年。

可惜1930年由于国民政府提高了审核标准,再加上留学庚子赔款用尽,导致留学欧美的人数断崖式下滑。

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欧美大学昂贵的学费,导致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只能选择去日本留学。

而30年代后,留学生中也就没什么大师出现。

当然30年代后也并非一个留学欧美的都没有,国民政府曾短暂重启了公派留学计划,大佬钱学森就赶上了这个好机会。

不过窗口仅仅打开三年再次被国民政府关上。

不得不说,教育这件事同样是一分钱一分货。

虽然晚清民国时期,日本比之国内大学还是要好上一些,但和欧美顶尖学府一比,根本递不上勺子。

李谕觉得宋嘉树真是有眼光,子女全部送到美国读书,事实证明效果确实拔群。

经过五天的航行,船只在日本东京港停靠。

学生们会住到专门的留学生会馆。

不少国人已经得到消息,前来接船。

最新小说: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春天的抵抗 风起大兴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坑王小传 再世潘金莲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万历新明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